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15 15:37:26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

2.学习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语言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

3.正确领悟比喻、拟人修辞的使用及效果。

4.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法。

情感目标:

5.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1.领悟比喻、拟人修辞的使用及效果

2.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感知、概括提炼、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肃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和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

2.注音

济(jǐ)南伦敦(dūn)一髻(jì)儿贮(zhù)蓄(xù)水藻(zǎo)着落(zháo)

看(kān)护薄(báo)雪暖和(huo)镶(xiāng)澄清(chéng)宽敞(chǎng)

露(lóu)出

3.解词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温晴:温暖晴朗。

安适:安静而舒适。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肌肤:肌肉和皮肤。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存放。澄清:本课指水清澈见底。

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让学生注意其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课文,教师点评。

3.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说出理由。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温晴)

(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

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细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色。(又分为二层)

(第3段)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山景 (第4段)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第5段)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 (第6段)绿、清、亮

四、探究质疑

1.第一自然段作者从什么角度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对比方式。总起全文,为下文的具体描写做铺垫。

北平(大风)寒济南(无风声)暖

伦敦(无日)暗济南(响晴)明宝地

热带(日毒)热济南(温晴)温

2.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算个宝地”。文章紧扣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3.“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没有风声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小而已。如果改成“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十分准确的。

五、作业

1.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仔细品味,想想好在哪里。

2.搜集描写冬天的语句至少一则,古诗词至少三句以上。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来感知理解写景抒情散文的魅力。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浓浓的情味。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深圳的冬天姹紫嫣红、绿意盎然,济南的冬天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进入学习。

1、环节一——字词

师:首先,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PPT1),认识它们的请举手。

师小结:识记生字词是朗读的第一步。读大家常查工具书,走稳第一步。

2、环节二——内容

师:第一篇读通,第二篇读懂。(PPT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济南的冬天呢?

师:那咱们就先去品品那最妙的小山吧!——品山

请大家齐读第4段。

3、环节三——品山

师:山上山 ……此处隐藏21308个字……由教师组织学生预先写厂篇短文《XX的冬天》,然后让学生把习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的理解。

(二)在某一季节,选择本地区某一景点(如山、河、海边、公园等),确定几个观察对象。(如河边的树,河中的船、河水、桥等),围绕着一个中心(如暖晴、景色季节变化等),写一篇短文,要求明确写出学习了课文的何种写法。

(三)学习运用对比、比喻、拟人(重点学习一种方法亦可)的手法。描写一种景色(不一定写咸完整文章),写成后,把各自的短文拿出来对照。师生共同讲评。对照中注意加深体会课文中运甩这些手法的妙处,并纠正一些运用不当的错误。

方案三

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剥皮吃桔子,比较法,就是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剥的一种好办法。

(一)课前印发夏丐尊先生写的《白马湖之冬》(见所摘文附录),要求学生将两篇描写冬天的散文对照着读,思考两文的同异点,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归纳。

相似点:1、文体相似。都是写景抒情散文。2、题材相似。都写冬天。3、两文的“我”都是从彼地来到此地。4、写的景物相似。都写环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阳,都有雪。

不同点:1、气候不同。一暖一冷。2、景物特点不同。风的声,山的态,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样。3、“我”的感受不同。一个久住严寒的北平,又刚从阴冷的伦敦回来,感到无风温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个从热闹的杭州移居到荒凉的湖边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4、着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则重在阳光、小山、雪、水;一则以凛冽的寒风贯通全篇。5、抒发的感情不同。一个抒发的是归国游子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侧表现出身处严寒他乡,离群索居的知识分子孤独、寂寞的心境。

通过比较可看出散文在表达上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怎佯取材,怎样结构,怎样造词造句,应根据客观事物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独特生活感受,根据主观表达需要来精心进行择取。

(二)最后落实在练写观察日记上。使学生既练写《白马湖之冬》的白描手法,也学习《济南的冬夭》形象描绘的各种艺术手法。

附: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积累词语,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和欣赏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过程和方法:

⑴诵读法,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⑵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体会比喻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⑶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设计】

(抓特点──研表达──悟感受)

一、导入新课

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呼啸的北风,飘飞的大雪……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内含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配乐朗读)

思考: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说说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温晴

三、研读课文

1、阅读第二自然段,文中有一比喻,形象的说明了济南冬天温暖的原因,请找出来。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这圈小山阻挡北风,呵护济南城的地势,被喻作“小摇篮”,这不仅富有质感的写出济南冬天温暖舒适的程度,而且道出小山慈母般的温存体贴,似乎正因为慈善,济南的冬天才有别于大风不止的北平和多雾的伦敦,而具有鲜明的个性:温晴。这个特征正是济南冬天一腔温情的外露,是慈善的外化,可以说这个比喻已涵盖了特征和神韵。

2、阅读课文第五段,你觉得哪个比喻特别美?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济南的水清亮而贮满绿,济南的天碧蓝透亮,天光水色相映,“自上而下”的空间是“那么蓝汪汪的”,“空灵的蓝水晶”的比喻,把济南天地间无垠的空间点染成一个一尘不染、纯净闪亮、令人心驰神往的诗化境界,而这一比喻扣住的恰恰是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才显得“蓝汪汪”,水才显得“澄清”,水藻才显得绿;因为晴,水天才能相融,水天一色,才能包裹济南秀气与清纯,进而生成诗情画意的境界。

3、济南的冬天不仅山暖,水清,雪景更美。济南的雪后景象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老舍先生又是用什么样的比喻来表达他独特的审美体验的呢?请阅读第三、四自然段。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顶着一髻儿白花”诠释着雪的“小”和它下得恰到好处,使雪景愈加清新自然协调;“好象日本看护妇”的比喻,则不仅描摹出矮松的形态,更揭示出被小堆积雪装点的她所具有的优雅端庄的气度和绰约玲珑的美。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座座染白的山尖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白色山尖连接碧空,碧空衬托银色山尖,一个“银边”的暗喻,描画的是山装点天的装饰美,天与山交融的和谐美,蓝与白相衬的色彩美。

“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名手画的吧”前句两个“卧”字分别描绘了山坡隐现小村庄、屋顶闪现积雪的生动情态,处在远山中并和谐统一在其中,不是水墨画又是什么?这一贴切的比喻,是对雪后远景诗情画意的准确涵盖,又是作者鲜活感受的生动表达。

4、美的事物总让人产生美的联想,美的联想又总能产生一写美的比喻,这样美的“雪后小山”让老舍先生产生了什么样的联想啊?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积雪与草色交织,作者由积雪与黄草相间共存的情景展开联想,并将此描绘成“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是个令人产生美好遐想的比喻!请想象:环顾四周,晶莹的积雪与暗黄的草色和谐相间,组成一幅朴素的赏心悦目的图案,装点着小雪后的小山,小山显出的'是秀气动人的身姿,这样的美景,不就是一位文静的少女静立在温暖的冬日下,正沐浴着阳光的普照?雪后山景不就是穿在少女身上的“花衣”,而且还带着“水纹”?雪后的山秀气十足,可爱迷人!新颖别致的比喻浓缩进作者美好的想象和对济南的冬天深深的喜爱之情。

在自然的联想中作喻,抒发由衷的喜爱之情。进而传达强烈的主观感受和印烙鲜明的感情色彩。文中的其它比喻,大多是作者运用自然的联想巧设而成,如由水的“清亮”和天的“蓝汪汪”联想到“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些比喻莫不既传神地绘就景物的风韵,又抒发作者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小结

冬天是萧条冷落又似乎是冷酷无情的,但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却是温暖而充满人情味的!这是大自然以鲜明的特征给作者强烈的印象使然,又是作者在观赏景物时产生独特体验和自然想象的结果。

回味《济南的冬天》全文,发现文中的比喻恰恰体现着这两方面的特征。细细品味这些比喻,仿佛置身于一片神奇的天地,既可享受济南冬天的秀丽和慈善,又能触摸作者一腔温情,它们描摹着自然的的冬天,绘就出作者内心的“春天”。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