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2 11:01:35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25、古诗两首》,齐读。

谁知道是哪两首诗?生交流。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赠汪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介绍诗人及汪伦、诗的背景

1、“赠”是什么意思?(送给)

2、谁写诗赠送给汪伦?(李白)你了解李白吗?指名交流。

那汪伦又是怎样一个人呢?谁来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

3、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

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4、过渡: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三、初读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出示词语,读词检查。

⑵ 指名读诗,其他学生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⑶ 了解诗意:你读懂了什么?

四、精读诗句

1、过渡:那么,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自由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的?把有关的内容画出来。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4、指名交流,补充。

⑴ 一、二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① “欲”什么意思?

② “踏歌”什么意思?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③ 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④ 谁能有感情地把这两行诗读出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

⑵ 三、四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①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两人感情深厚?

(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你是怎么体会的?

(“深千尺”:说明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

“不及”:什么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

“送我情”:这里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我”的情深作比较,让我们感觉到水深不及情深。

② 谁能用“即使……也”这个关联词把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交流。

③ 感情朗读。

④ 出示背景图,想象情景,进行表演。

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们来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练习,指名演。

5、配乐背诵: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人的歌。此时,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用背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五、拓展小结

1、世间离别情万中,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老师还找了一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师读其中一首。

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一些离别诗,我们在班会课上比一比谁找得多,谁读得好?

2、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根友谊的绳索,让它为我们放飞友谊的航船。齐诵《赠汪伦》。

六、布置作业

改诗送给朋友。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遥”“应”“解”“一道”的意思,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意目标:根据诗句想象两个小孩的可爱形象,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唐代有一位诗人胡令能,年轻时当过修理铁木器的工匠。他爱写诗,写诗出名后,远近的人还叫他“胡钉铰”。有一天,他来到乡村迷了路,四下张望,终于发现了一个小孩。他想向小孩打听路怎么走,可是小孩在干什么呢?

出示图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诗——《小儿垂钓》。

2、板书课题,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分别讲讲“小儿”和“垂钓”各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

1、板书全诗。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词语:蓬头稚子垂纶莓苔遥招手不应人。指名读,齐读。

3、学写生字:稚,侧。学生描红。

4、指名多人读诗。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齐读。

三、理解诗意。

1、提出不理解的字或词。

蓬头:头发很乱的样子。稚子:小孩子。(引导学生对照插图,了解这里的“蓬头”其实是指由于孩子较小,头发细柔而不易扎束,并不是真的乱蓬蓬。)纶:丝线,这里指钓鱼线。垂纶:钓鱼。侧坐:侧着身子坐,带有随意坐的意思。莓苔:泛指野草。映:掩映,映出。借问:向人打听。遥:远远地。应:应答。

2、指名多人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通过评价激励与引导学生。

四、练习表演,理解诗情。

1、古诗是高度的浓缩了的文学作品,简洁明快的几十字,有的犹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画,有的就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还有的就像《小儿垂钓》这样,是一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剧。你们想演一演吗?

小组合作,练习表演。教师巡视指导,主要是问他们原因。

2、小组表演。第一组教师采访。第二组开始让学生采访和评价。

要点:(1)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在表演中通过什么来表现的?(2)为什么这么远招手?招手是什么含义?

随机板书:认真专心天真可爱

五、学习《池上》。

1、短短28个字,简简单单的“遥招手”这个词,诗人胡令能向我们描画了一个专心学钓鱼的可爱孩童的形象。孩子永远是人们心中的开心果,也是诗人非常乐意 ……此处隐藏17888个字……说吧。

生:就是我是从后两句诗感受到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还有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描写的。

师:故人,老朋友走了,常人都会感到舍不得。这位同学不仅感受到了,而且还给我们读了出来。谁还想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是从第一句和后两句感受到的李白对孟浩然依依不舍的。因为,我觉得李白它船都消失了他还没有走,他在想朋友是不是还能回来。

师:都消失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孩子们,古时的长江可以说是“千帆驶过”,但也不会只载一只船吧,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却只有那一艘船,孤帆远影,你能感受到他的心吗?

生:能。我能感受到他对孟浩然感情很深,因为他只注意到了孟浩然的船,一直注视着他,想和他一起去扬州,一直陪伴着他,并没有留意到身边的船。

师: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有……

生:孟浩然。

师:如果你就是李白,看到那孤帆远影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却还长久的驻足,你在想什么呀?

生:我在想孟浩然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多么想和他一起去扬州。

师:多么想和他一起去,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诗句好吗?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说的好,读的好。

生:如果我是李白,我就想,孟浩然会不会去了不会再回来呢?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你的感受都融入你的朗读当中。你呢?

生:我也想去。

师:你都恨不得想去了。把你的感受读读。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你还想说。

生:如果我是李白,他要是一年半载不回来呢,是无比的思念。

师:无比思念,说的真好。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读的真好,孩子们,我们真的感受到你的思念。他们俩个人的感情有

多深,让我们看看李白写的诗。谁来读一读?

生: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师:而此时,看不到了故人的相貌,听不见了知己的话语。看到,听到的只是在天地间流淌的长江水。望着这滚滚的江水,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多愿意和孟浩然一起去。

生:多愿意老朋友孟浩然赶紧回来呀!

师:眼看帆去远,心如江水流。孩子们,能把这种感受再读出来吗?

生:(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他用自己的感受读了这首诗。此时,我们真的能够感受到李白多么愿意将自己的这番情意放逐江水,让它泛舟远去。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读得真好,让我们感动。我们看,全诗虽没有一个字直接写情,可我们在字里行间却分明看到了诗人的这颗心,感受到了这份情。自古离别多伤悲,“孤帆远影碧空尽,”而不尽的却是这浓浓的离愁,李白吟诵到,女生读——

生:(女)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别中。这滚滚涌动的是诗人的情意,带着这深深的情意,李白——

生:(男)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故人要去的可是花团锦簇的……想到这,又有怎样的感受?

生:李白可能非常惋惜,这么好的机会不能跟老朋友去那么美的地方。他可能很惋惜。

师:什么时候也能像孟兄这样饱览壮丽的河山,那该多好!带着向往的心情再来读一读。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是啊!与故人的深情使得这次分别带着一种离愁。而内心带着对这次远行的向往,又使得这离愁带着一丝愉快。使得这首诗既情意绵绵又雄浑开阔,无怪乎千古流传啊!让我们也带着诗人那复杂的情感再次吟诵一遍。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如果你要知道这正值开元盛世,年轻的李白刚从属地……相信你会对这首诗有更深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受。今天,我们先探讨到这里。请大家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怎样步步走进古诗,层层感受到诗的内涵的呢?

生:……

师:古诗和其它文章一样,也是有很多层次的。刚才,我们就试着铺开了这首诗的意思层。从而,通过它的语言文字触摸到了它的情感。其实,古诗的层次还是很多的,因为它的内涵是很难穷尽的。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这首诗,想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了哪种情感。先请大家自己读读古诗,自己感受一番。

生:(自由朗读)

师:能不能先和你旁边的同学交流交流

生:(交流)

师:经过咱们短暂的交流,咱们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

师:这次分别不知下次什么时候再相会。因此,这次分别——

生:很悲伤。

师:有一点悲伤,想必两位诗人说了很多分别的话,喝了不少离别的酒。又端起这最后的一杯“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包含着怎样的话。

生:老朋友,明年你一定要回来呀!

师:哎呀!这酒中有的是一份期盼。

生:我觉得这杯酒中还有一份思念。

师:是啊!出使西域,张骞用了十三多年,苏武用了十五年……。这酒中能不盛满了一份思念吗?

生:这酒中还包含了诗人的悲伤,因为老朋友很可能就不会在回来了。

师:事实真的是这样,在这次分别后的两年,王维就去世了。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真的是一次诀别。你还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想到了这杯酒中还有一份祝愿。希望

师:是呀!西出阳关荒漠绝域,安知千里外,不有风兼雨。朋友保重啊!这酒中分明有一份祝愿。千种语言,万种情感汇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首诗写出了每一个送别人的内心情感,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这首诗被收入《乐府》,作为送别歌曲广为传唱。也就叫《阳关三叠》

师:让我们在《阳关三叠》中再次吟诵这首诗。

生:(读诗)

师:这首诗还有很多内涵。其实在古代交通不便,因此送别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意的方式。……人不同,事不同,景不同,表达的情意也不同。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感受到那暖暖的真情。

生:谢谢老师!老师们辛苦了!老师们再见!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