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节寻根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春节寻根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春节寻根作文1
“小船摇小船,小船摇小船,”伴随着船夫阵阵的吆喝声,我们来到了绍兴安昌古镇。那是我外公的故乡,连我妈妈也是绍兴出生的,我怎么也算是小半个绍兴人。
过年前夕,我们跟着外公来安昌古镇,进入古镇之前,妈妈就告诉我:“待会儿,你要是看见了美食,你要克制一点,口水别滴到地上。”我不以为然地说:“绍兴能有什么美食啊?”
这是一座沿河而建的小镇,中间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上架着一座又一座的青石砖老桥,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福”字,象征着五福临门、福到我家。
一进古镇,迎面扑来阵阵的酱香味,我被眼前的场景深深震撼了,家家户户门口都挂满了酱鸭、腊肠、鱼干等各种各样的酱货,放眼望去,一眼望不到头,像一条看不到尾巴的长龙。“外公、外公,你看,那里的挂的鸭子好大啊!”“哈哈哈……”家人们全都笑了起来。外公说:“小溪,那不是鸭子,是鹅,是绍兴的特产—酱鹅,我们绍兴人,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做鹅。”再往里面走,我的手上多了好几串腊肠,我先前不以为然的绍兴美食,原来那么还吃,直到小肚子塞不下为止。
走累了,吃累了,我们打算去做乌篷船,船夫戴着绍兴独有的乌毡帽,一边摇船一边吆喝。坐上了船,我瞧着像粽叶一般的小船,心里有点害怕,怕小船闹脾气,可谁知,看着摇摇晃晃的小船,其实还蛮稳的,船老大还给我们讲古镇的趣事,但我听了云里雾里,因为他的绍兴口音太重了,普通话也不标准。水面很平静,我静静地坐在小船上,看着河两岸,一边挂满了琳琅满目的特产,一边是安静的古色古香的老式民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古镇特有的风味。
我发现,我们有点失策了,我们应该走进去,再坐船出来,因为我的外公外婆他们几个“老购物狂”,沿路买了不下二三十斤的年货,他们看见什么,就买什么,我们出来时,每个人都大包小包,两只手都拎的酸死。
这次跟随外公来安昌古镇寻根,我寻到了琳琅满目的年货、热情的船夫、好客的店家、还有那吃了满嘴留香的美食,我为我是半个绍兴人而感到自豪。
我的春节寻根作文2
我的家在美丽杭州的一个乡下。这里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夏天,我和奶奶一起在河里洗东西。秋天和奶奶一起尝她的劳动成果。冬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可我们这的冬天不一定每年都下雪。但我们这儿的春夏秋冬都十分的有趣。我还是十分喜欢我的家乡。
这些年。我们村里面变化了很多。比如说我们家乡的,围墙和违章的小房子都拆了。这样也好,因为拆了之后有些窄窄的道路变得宽敞了。以前有些道路只能进一辆车,而且那辆车进去之后,出来也是很难的。但爷爷奶奶好像有点不太喜欢。一个变化就是国家把他们的田地都给铲平了因为这个天地是爷爷奶奶劳苦一辈子的田地。不过这样也好因为。爷爷奶奶劳苦了一辈子,是该休息休息了。该享享福了。
就像我的奶奶每当他吃完中午饭,她就会出去溜达溜达走街串巷。我们的家乡十分的和睦。街坊邻居从来没有吵过架我们。被国家铲平的地现在变得可好了,种满了油菜花一块一块的可整齐了。我真希望春天的到来,因为这样就能看见油菜花黄黄的面容感觉看了就惹人喜爱。
这些年国家花了可大的心血把河道给清理干净了,路边种上了花花草草的绿化路过的游客看的可欢喜了呢。我身为杭州人,我感到自豪,娇傲。
去往街上的路上有弯道有直道也不影响他的面容,因为特别的平整。
走到了街上吵吵闹闹的,可也并不是吵架,因为都是一些爷爷奶奶家庭主妇们在叫我要这个菜,我要那个菜。我们这的菜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地里面自己种的。在街上卖着吃的可放心。
我所在的地方有一个特别有名的地方,那就是钱塘江。钱塘江中的鱼十分的美味,肯定是过年的一副美味的佳肴。上了餐桌就惹人喜爱。可这鱼虾可不便宜了呢。因为都特别的美味。每当过年,我们总会去买,但我们都要讨价还价。因为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买任何东西,也会相当的去砍价。还有一个有名的事情就是钱塘江的潮水。远见闻名每当,夏天快过秋天来临的时候,就会引来潮水,有可多人观潮了呢。早潮只有勤快的人能赶上。因为时间是早上的五点到六点之间。上晚朝就有很多人会赶到,有些人还会冲浪。看得叫人声声赞道就算看了很多遍的人也会感到好看,有些人还会骑着摩托车,开着车子赶潮有次我和妈妈骑着电瓶车去赶潮,结果没赶上,但是我们也十分的开心。我相信你们过来看看也会赞叹道的。我家离钱塘江不远。不过现在钱塘江的水变少了。潮水也变小了。观潮的人还是不会在乎这些的。
我的春节寻根作文3
真开心啊!今年,我终于又可以去妈妈的嵊州老家过年啦!
可是天公不作美,在去老家的路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看着车窗外的雨水,我皱起了眉头,想起了记忆中村里的一条条泥路。它们一遇到雨天,就会变得泥泞不堪。一脚踩上去,鞋子就会被紧紧地吸住。嗨,真是太不爽了。
可是,一到村口,我就被眼前的景像惊呆了。村口那条曲折泥泞,让我讨厌的小路,此刻变得焕然一新。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宽敞而又整洁的水泥马路。村子里破旧的老房子也换成了一排排整齐而又崭新的楼房。真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家乡竟有这么大的变化。
我去外太公家里做客时,发现了一个木头和铁片组成的庞然大物,好奇地问道:“外太公,这是什么东西呀?”外太公笑呵呵地说:“这是以前用来耕地的犁呦。在春耕的季节,农民伯伯每天都要起早贪黑,用犁来耕地。一天下来,就会汗流浃背,浑身沾满泥巴,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呢。即使是这样,耕地的效率还是很低。而现在就好了,在国家科技兴农的政策下,我们耕田和收割全是机械化的了。轻轻松松一天就能干完以前好几天的活。再也不用担心错过播种时间了。”
忽然,屋外传来了阵阵的锣鼓声,外太公拉着我的手说:“走,我带你看戏去。”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一个大礼堂,看到舞台上的人儿都穿着古装的衣服在演戏,台下乌压压地坐满了一大片观众。外太公自豪地说:“台上唱的是越剧。我们嵊州呢是越剧的发源地。这里的男女老少都喜欢看。”只见台上的演员们个个带着华丽的头饰,拖着长长的袖子,步履轻盈,好像仙女下凡一般。委婉动听的唱腔在礼堂中回荡。外太公还告诉我:“这边每逢节日都会有各种文化表演。以前都只能在露天搭棚子表演。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村里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专门建了这个大礼堂……”
欣赏着台上优美的越剧表演,听着外太公的各种介绍,我看到了在新农村建设下的家乡环境越来越美,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我相信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家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我的春节寻根作文4
为了积极响应大队部我的春节寻根我的祖国我的家”主题征文活动号召,我趁着春节回祖居走亲访友的好机会,听长辈们讲述了诸氏家族的变迁故事,并从中领会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真谛,也算是这个春节我最大的收获之一。
妈妈姓诸,虽然这个姓在杭州不多见,但在江干区笕桥镇上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大姓。诸氏家族历代生活在笕桥镇老街。笕桥这个地方自古繁华,物产丰饶,从宋朝起就有相关商业街的记载,各地客商来此地采买囤积货物,贩运到大江南北。建国前,诸氏家族是笕桥镇有名的商贾大家,鼎盛时期的诸家有四兄弟,分别经营的是百货店、豆腐店、米店和酱油店,全部统一取名为诸隆盛”,因为卖的都是生活必须品,又有品质保证,所以生意兴隆,顾客络绎不绝。说起它的成功,靠的绝对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家训,族人们代代相传,做人只要踏实勤劳,全家人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建国后,国家对个体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的政策,诸隆盛”此时的大家长(也就是我的太外公)大力拥护并带头执行,还自告奋勇做同行们的思想工作:如果每家商户都与国家对着干,那国家不是要乱套啦,国家刚解放不久,大家的生活好不容易安定下来,这是我们老百姓的运气好啊。虽然眼前看着个人利益少了,但现在我们有国家撑腰了,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果然,在诸隆盛”基础上成立的供销社”一直被公家”经营得有声有色,诸家人虽然身份转变了,但小日子照样过得安安稳稳、红红火火。
现在,诸氏后代子孙们虽然与祖辈们的辉煌不可相提并论,但也称得上人才辈出。最高学历有读到博士的,生意做得最大的资产上亿,有高校的老师,也有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当然大部分是普通的工人,但都始终牢记着家训,本本分分、清清白白地做人,为国家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听完长辈们的叙述,我感慨万千:每个家庭都是国家、社会的一分子,家好了,国自然就好;国强了,家将会更好。只要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能做到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祖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日子还会远吗?
在春节这个普天同庆的好日子里,祝福我们的小家万事如意,祝福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我的春节寻根作文5
我的家乡是一个偏僻的地方,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清松迎客,寒梅报春,贵州有声有色,让我们进入贵州的怀抱,领略贵州的风姿,倾听贵州的声音。与贵州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贵州是一个山围着山,水连着水的地方。如果要上街,起码要一个小时才能到达。我还看见我家门前的一棵桃树,桃树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吧,却还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觉得它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女,枝条被风吹折的已经不成样子了,却还是傲然挺立着。天空上常有微云飘过,我还记得上学期我背过一句诗: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写过的《襄邑道中》,你以为云不会动,但会跟着我走,但事实却刚好相反,云会动,只是在动的过程中你也在动,所以,你们就不一起动了。
我们家乡有个地方——黄果树瀑布,我钦佩它已久。在老家时又欣赏了它的才华,黄果树瀑布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气势磅礴,层层叠叠。让人感觉像在夭境一般美好,像在天境一般宁静。我正沉迷于幻想之中。突然,刮起风,我们一起身,顿时感觉身上凉凉的,原来是瀑布经风一吹,扬起无数水珠,吹了我们一身!在轰隆隆作业响的潭边,只闻淡淡清香,一股清凉的凉气,涌上头来。大家都经不住这样的寒冷,就先回屋了。黄果树瀑布的的确确是个美丽的地方,如果你来这里看一看,一定会终生难忘。啊!黄果树瀑布,你真是一颗镶嵌在祖国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现在我回想起来,在来的路上,在坐火车的过程中过的也真是平凡,无聊。不过,幸好,我遇见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小妹妹,十分可爱,十分天真。她叫小红,读四年级,我想,能遇见她简直就是化解了我在车上的无聊。她有一个樱桃似的小嘴巴,水汪汪的眼睛睁地大大的,高高的鼻梁,小巧的手,灵话的耳朵,越看越好看!
我的家乡流传着一个悠久的历史: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凶猛的怪兽,居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叫它“年”。每年除夕它都出来捣乱,吃人伤畜。玉帝派遣天神把它抓住,关进山里。有一年除夕,“年”挣断了铁索,又窜回村里去吃人咬畜。村民们手拿锄头和镰刀与它拼死搏斗,才将它赶跑。第二天,大家相互登门庆祝幸免于难,这样就有了“拜年”的习俗。时间一长,人们又逐渐摸索到了“年”的弱点:怕光,怕红色,而且怕声响。所以,除夕之夜每家每户贴春联,放鞭炮,点明灯,这样就将“年”吓得不敢出山害人了。
我的春节寻根作文6
春节的一天,我正在房间里写作业,听见爷爷奶奶在外面吵,声音还挺大,声如洪钟!
奶奶嚷道:“俺们汉中,自古就有‘小江南’的别称咧。你看看,闹灾荒的时候,你们只能啃地瓜、吃杂粮,我们都还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鱼就更不用说了。”我仿佛能想象出奶奶脸上自豪的神情。
爷爷幽幽地接话儿:“你那米,那时候,糠的,又硬、不香、不油,不好吃,还塞牙。这东西,我们山东人都不吃,面是细粮,米是粗粮。”
在一旁,来自正宗江南水乡、“人间天堂”的妈妈说话了:“我们小时候的米,好像分两季稻和三季稻,有的硬有的软。现在的米一般都是杂交改良版,口味软、糯。不过,江南特色的米还有粳米,也就是糯米,忒好吃!过年包粽子,做八宝饭,都很香。”
我在一旁瞎凑合,探出头去大喊一声:“耶,我最爱吃大肉粽了!还有糯米八宝鸭!”
“叮咚!”一声响亮的门铃声传来,是大伯。“喏,你的馒头运来啦---”大伯在门口冲我嚷道。我赶紧跑去,掂掂那大馒头,好家伙,一个就有两斤重!跟小脸盆那么大。单手一托,沉甸甸的,我成了“托馒头天王”。
爷爷在后面乐了:“呵呵,馒头啊,还是咱山东的地道。这可是王哥庄的馒头,用最土的柴火,最好的铁锅做的,可不像那些蒸汽锅,批量生产。”
吃饭了。我坐在座位上,大嚷着:“我要我的馒头!馒头!馒头!”奶奶很快端上来了热腾腾的大馒头。这时,它已被切成几大块。我抓上一块就要往嘴里送,奶奶赶紧拦住,说:“哎哎哎,怎么一大块往嘴里送?你不怕把下巴吃脱臼啊?要掰开一块一块吃。”
这馒头的皮儿十分的白净,特别有韧性;它的底是被烤过的焦黄色的面包的颜色,看起来就很香;馒头非常之密实,撕下一块,看得出一层一层的,往嘴里送,哇!这味道!麦面之香,顷刻之间充满了我的口腔。我不禁赞叹道:“真香!”爷爷又在一旁发话了:“我就说嘛,还是我们山东的面地道。”“哎呦呦,这又夸上了。还能光吃馒头?”奶奶说,“夹菜,夹菜。”他们又争开了,春节的饭桌上变得更热闹了。
说起南方的“馒头”还有一个笑话。以前南方包子和馒头不分,一概都是馒头,就叫成“肉馒头”,“菜馒头”,“香菇馒头”,“细沙馒头”“,“实心馒头”。北方人到南方来,一见菜牌上这么多“馒头”,一头雾水。
我可管不了这么多了,米也好面也好,只要是美食,一概接受,来者不拒!那浓浓的故乡情结,深深的团圆年味,聚成全家人脸上盈盈的笑容。这个年,很温暖!
我的春节寻根作文7
我的春节十分有趣,每次过年,我都会回到老家去,今年也不例外。
经过四个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回到了老家江苏省海门市。刚进入三厂镇,等待了一年的亲人就把我们迎进了大门。餐桌上早已摆好了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奔波了一天,大家都饿了,不等菜上齐,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餐桌上都是海门特色的家乡过年菜,如醉虾、醉泥螺、土法香肠、红烧羊肉等,尤其是海门的红烧羊肉,每一个到海门来的朋友都会来尝一尝,是过年海门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它的原材料选自海门特有的波尔小山羊,肉膻味少,脂肪分布均匀,肥而不腻,肉质鲜美,更有滋补暖胃、抗寒抗冻功效,前后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做出来,味道更是鲜美。夹起一块来,放在嘴里细细品尝,回味无穷。这几年,由于快递和网络的迅速发展,海门的红烧羊肉走出了县城,可以快递到全国,满足了我们这些思乡游子的味蕾。
除了红烧羊肉,海门人还有过年蒸年糕的习俗。每当腊月,四乡八镇的农家,纷纷忙于晒糯稻、磨米屑、准备开蒸。乡间一般几家或者几十家相约聚于某户,各自携带柴草,轮流作业,以充分利用热灶热笼,节省燃料。城镇居民原料自备,大多委托点心店代办加工。这种家家户户、兴师动众、半夜三更蒸年糕的风俗习惯一直传承至今。海门通东地区过年前有蒸馒头的习俗。因为糕谐音“高”,馒头象征“满”、“发”。高升发财,寓意吉祥,此乃人心所向。可见,在海门人的心理上,年糕、馒头同过年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吃完年夜饭,我们便用粉蹄酒肉祭供,谓之“开年”,表示迎接新财神。家长又给我们分发压岁钱,大家都十分开心。
杭州已经有好几年禁放烟花爆竹了,但在我的老家,每逢除夕夜和初五迎财神,鞭炮声都要从凌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上午,颇有过年的气氛。回老家过春节,爸爸总要带我去买一种特有的小鞭炮—“摔炮”,不贵,一般五元一小盒,每盒有二三十支小炮。我们每次买到摔炮,都会迫不及待地选择一个人少的地方,一个一个摔着玩。听到鞭炮在地上炸开的声音,我们心里乐开了花,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发现爸爸其实也是个小孩子,和我玩得不亦乐乎。妈妈则在旁边心惊胆颤地监督我们,怕我们炸到手和眼睛。
每年,在家乡带了一周,我们便要告别家长的父老乡亲,带上一后备箱沉沉的年货,驶离老家,等待来年再聚。家长过年浓浓的年味和家乡人民纯朴的民风,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充满了回忆。